常被忽略的小問題,常是問題的關鍵之處
大人常會認為
已經告訴過小孩多少次了
怎麼還是犯同樣地錯
每當小孩帶回來的考卷
大人看到他們答錯的題目
往往發現是昨天睡覺前
才在告訴或提醒他的題目
怎麼還是答錯呢
也會有家長認為這題不是小孩不會
而是粗心
不然他都可以答對
但
不要忽略這小問題
只能說他們對這問題的觀念
還是不清楚
回想看看
如果常出錯在同樣的地方
還要替他解釋為粗心嗎
大人對小孩的解釋
常以大人的認知覺得很簡單
而用小孩無法體會的語言去溝通
(在小孩心中是抽象的語言)
大人會誤以為他們已經理解了
抽象語言溝通不易時
要以小孩的經驗為基礎
否則只能用較具體的事物
讓其去理解體會
體會是需要時間思考
急不得的
不然只能說是強記
先記住再說
如果學習常是這樣的模式
當然會在似懂非懂之下
有時對有時錯的情況下答題